城池的军事布局需要围绕防御设施、兵力调配、同盟协作以及战术执行四个核心维度展开。防御设施包括城墙、箭塔、拒马等建筑,需根据地形和敌方进攻路线合理布置。城墙作为基础防御,建议优先升级至5级以上以提升耐久度;箭塔应放置在拒马后方两格范围内,确保攻击覆盖营帐区域;拒马则需前置,用于延缓敌方行军速度。兵力调配方面,守军需分为主力部队与器械部队,主力负责拦截敌方主力,器械则专注消耗城防耐久,两者需通过营帐提前驻扎以维持士气。

攻城战通常需要5-8支主力部队协同作战,每支队伍兵力建议达到9000-12000,并配备至少一支300攻城值以上的器械部队。同盟成员需统一听从指挥,避免分散进攻导致兵力浪费。铺路阶段可采用边拆边建策略,即占领地块后拆除前方已用路径,仅保留目标城池相邻的最后一格地块,以节省资源占用。需提前在行军路线上建立营帐,确保部队士气不低于70%,否则战斗力将大幅衰减。

若目标玩家离线,可派遣器械部队紧随主力,在主力清除守军后迅速攻城;若敌方在线且有援军,则需主力部队分批次进攻,首次攻破城防后立即撤退,待器械完成两次攻城后再由主力补刀。攻城时需注意行军速度差异:器械每格行军需30秒,主力仅需15秒,因此器械应提前15秒出发以实现同步抵达。对于高耐久城池(如1400耐久),需确保同盟成员器械总量超过6000攻城值,并优先破坏敌方箭塔与拒马以降低阻力。

长期防御需结合动态调整与科技发展。城池定位应明确其战略作用,例如边境城池侧重军事要塞功能,需优先升级守备科技中的城防军与城墙加固;资源型城池则需平衡防御与内政,适当建设烽火台以扩大警戒范围。科技研究方面,军事类科技如军阵强化器械改良能直接提升攻防效率,而调动加速可缩短援军响应时间。定期侦查周边敌对势力动向,及时修复受损城防设施,是维持城池安全的基础操作。




